2022年10月31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清晰阐述了政府对虚拟资产行业和生态圈的政策立场与发展方针。这一宣言被视为香港迈向全球加密资产中心的关键举措,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合规框架。
政策宣言的积极信号
《有关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向全球虚拟资产市场传递了重要积极信号。该宣言不仅展示了香港政府参与Web3.0实验的计划,还从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明确、清晰且一致的监管框架。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香港在Web3.0赛道上的重要布局,有望重新夺回亚洲加密资产中心的地位。
虚拟资产的两大分类
在香港的监管体系中,虚拟资产主要分为两大类:
同质化通证(Fungible Token)
香港证监会早在2017年就通过《有关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对ICO行为进行规制。香港政府原则上允许ICO,但如果发售的代币属于《证券及期货条例》界定的证券,则需接受香港证券法例的监管。
非同质化通证(NFT)
香港财库局局长将NFT分为收藏用途和证券资产类两种。与证券资产类挂钩的NFT受到虚拟资产服务者发牌制度管辖,监管部门会从实际功能出发制定监管规则。对于普通NFT,政府机构也在积极探讨科技创新引领知识产权贸易的转变。
三大监管机构分工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采用多头监管模式,主要由三家机构负责:
- 香港证监会:负责监管证券类型代币和NFT,并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放牌照。目前已向OSL Digital Securities Limited和Hash Blockchain Limited发放相关牌照。
- 香港金管局:负责监管具有金融类属性的虚拟资产,包括稳定币、数码港元等。已发布多个讨论文件征求公众意见。
- 香港财库局:以打击虚拟资产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活动为监管重点,将虚拟资产交易所业务规定为《打击洗钱条例》下的"受规管虚拟资产活动"。
四类资金支持计划
香港政府为虚拟资产和金融科技行业提供了多种资金支持:
- 金融科技周专项基金:40亿美元专项资金支持金融科技及虚拟货币发展
- 数码港培育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种子基金和市场推广资助
- 香港科学园培育计划:为不同级别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支持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促进产业发展
五类规范主体监管
香港建立了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到个人投资者的全面监管框架:
- 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管理公司:需根据管理资产类型申请相应牌照
- 虚拟资产基金分销商:需要申请第1类牌照
-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将建立新的发牌制度,连接虚拟资产业界与传统金融机构
- 专业投资者:包括法人专业投资者和个人专业投资者,有明确的资产门槛
- 零售投资者:证监会正就零售投资者买卖虚拟资产开展公众咨询
六项创新举措
《宣言》提出了以下创新举措:
- 向散户投资者开放虚拟资产交易
- 制定虚拟资产交易所专门发牌制度
- 针对证券型代币制定新的监管政策
- 为金融科技周发行NFT
- 对稳定币进行监管
- 推出数码港元试验
这些举措体现了"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监管原则,为虚拟资产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
七种潜在风险识别
香港监管框架明确指出了虚拟资产的各类风险:
- 估值、波动性及流通性风险
- 会计及审计风险
- 网络安全及资产保管风险
- 市场廉洁稳健风险
- 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
- 利益冲突风险
- 欺诈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探索更多风险管理策略。
八项政策法规基础
香港三家监管机构已从不同角度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虚拟资产监管措施,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政策法规涵盖了发行、交易、托管等各个环节,确保了市场的规范运作。
常见问题
香港对虚拟资产持什么态度?
香港政府对虚拟资产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注重风险防控,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香港运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需要什么牌照?
需要根据业务性质申请相应牌照,目前证监会正在建立新的发牌制度,未来将有更明确的准入标准。
普通投资者能否参与香港虚拟资产投资?
目前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仅向专业投资者开放服务,但证监会正就零售投资者参与问题进行公众咨询,未来可能放宽限制。
香港如何监管NFT?
香港将NFT分为收藏用途和证券资产类两种,后者需要接受虚拟资产服务者发牌制度管辖,监管部门会根据实际功能进行判断。
香港有哪些虚拟资产支持政策?
香港提供了多种资金支持计划,包括金融科技周专项基金、数码港培育计划、科学园培育计划等,为行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框架正在不断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规范。随着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香港有望重新成为亚洲虚拟资产领域的重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