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资产与货币正迅速发展,然而其全球化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不同的技术平台、标准和监管环境催生了大量相互割裂的“数字孤岛”,导致市场参与者在跨平台操作时需承担更高的成本与风险。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互联,构建统一、高效的互操作体系至关重要。
数字生态的碎片化挑战
数字创新依托于多元化的技术平台与监管框架,这种多样性虽然推动了局部发展,却也造成生态系统的割裂。机构投资者在扩展数字资产业务时,往往需要应对不同代币化平台的复杂性,难以实现规模化运营。
而在数字货币领域,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货币联盟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尽管进展显著,但这些新兴货币如何融入现有全球经济体系,仍是一个待解的重要课题。
推动全球互操作性的关键角色
五十年来,全球金融通信网络始终致力于提升跨境交易的互操作能力,推动实现高效、安全、无障碍的资金流转。当前,战略重点正进一步扩展至支持新型系统、技术、资产与货币的互联互通。
通过多年的创新实验,我们已联合行业伙伴开展多项突破性研究,探索如何以现有基础设施无缝支持不同资产类别及网络类型的互操作。例如:
- 区块链互操作实验成功验证了跨公有链与私有链传输代币化价值的可行性;
- 与亚欧美多家领先央行及商业银行合作的CBDC沙盒项目,展示了跨网络CBDC及多资产现金网络的互联机制。
构建下一代金融互联架构
我们的愿景是让成员通过单一连接,自由使用现有及新兴资产与货币进行交易。基于在法定货币与证券交易中积累的信任基础,我们正持续升级基础设施,以支持更广泛的数字资产应用场景,包括支付、证券、外汇和贸易等。
目前,我们正推进以下关键工作:
- 测试多账本间的券款对付(DvP)与付款交割(PvP)机制,实现实时、安全的资产与资金交换;
- 探索将代币化资产结算与网络内的支付传输相连接。初期采用法定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未来将兼容CBDC、代币化商业银行货币及受监管稳定币;
- 研究如何以互操作技术联接新兴银行主导网络与其他金融基础设施。
未来路径与行业协作
尽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资产与货币的全球互联仍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将继续与金融社群共同研发关键技术方案,并深入研究规模化应用所需的工作流程、标准与市场实践。
未来数月,我们将分享更多关于实施路线图及行业协作计划的信息,推动该领域持续向前发展。
常见问题
什么是数字孤岛?
数字孤岛指的是由于技术、标准或监管不统一而导致的互不连通的数据或资产平台。它们增加了跨系统交易的复杂性和成本。
CBDC 如何与传统金融系统互联?
通过构建兼容多类型的互操作架构,CBDC 可以在保留自身网络特点的同时,与现有支付和结算系统对接,实现全球化应用。
代币化资产如何实现实时结算?
依托跨账本技术,买方可以在同一网络中同时完成资金支付与资产接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DvP操作。
互操作性对机构投资者有何价值?
机构投资者可通过统一接口管理多种数字资产,降低接入不同平台的开发和合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灵活性。
未来数字货币的主流形式是什么?
预计包括CBDC、代币化存款和合规稳定币在内的多种形式将并存,并通过互操作技术实现协同运行。
如何参与行业标准建设?
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及监管机构可通过国际协作机制,共同推进技术标准、监管框架与市场实践的制定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