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e 作为当前最大的去中心化借贷协议之一,也是整个 DeFi 领域中排名前三的重要项目,管理着近 60 亿美元的存款资产,部署在 8 条主流区块链上。自 2017 年以 ETHLend 之名创立至今,Aave 不仅在贷款模型上经历了从 P2P 到流动性池模式的重大转型,其治理机制也在不断升级。Aave 治理 V2 的推出,标志着该协议进入了一个真正由社区主导、高度去中心化的新阶段。
Aave 的发展与治理演进
Aave 的前身是 2017 年成立的 ETHLend,最初以点对点借贷模式运作。2018 年,项目正式更名为 Aave,并转向流动性池模式,这一转变显著提升了资金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2020 年 1 月,Aave V1 发布,随后完成了从 LEND 到 AAVE 代币的迁移。
随着 Aave V2 和 V3 的陆续推出,协议在功能、安全性和多链扩展方面取得突破。更重要的是,Aave Governance V2 的启用真正实现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治理愿景,社区成员可以独立提交、投票并执行提案,不再依赖创始团队的中介角色。
什么是 Aave 治理 V2?
Aave 治理 V2 是一套智能合约系统,最初由 Marc Zeller 在 AIP-4 提案中提出,于 2020 年 12 月正式启动。该版本引入了四项关键创新:
- 投票权与提案权分离:持有 AAVE 或 stkAAVE 的用户可以分别委托提案权和投票权,实现更灵活的治理参与。
- 多元投票策略:支持不同形式的抵押代币参与投票,例如 aAAVE。
- 多执行实体机制:根据提案重要性不同,分别由“短执行器”和“长执行器”处理,平衡效率与安全。
- 守护者机制:通过社区选举的多重签名小组(守护者),具备否决恶意提案的权力。
这一治理模型借鉴了代议制民主的思路,但并不强制代表制,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系统的包容性和抗攻击能力。
Aave 治理 V2 的运作机制
Aave Governance V2 依赖四个核心智能合约协同工作:
- AaveGovernanceV2:负责提案的创建与流程控制;
- Short Executor:处理参数调整、资产上线等常规变更;
- Long Executor:用于涉及协议核心机制或治理参数的重大修改;
- GovernanceStrategy:定义投票权计算规则及可用的治理代币类型。
提案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
- 创建提案:任何持有超过 8 万枚 AAVE(或等值 stkAAVE)的用户均可发起提案;
- 社区投票:提案进入投票阶段,必须满足 32 万 AAVE 的最低法定票数,并获得至少 8 万 AAVE 的赞成差额;
- 执行与宽限期:提案通过后,首先进入延迟期,用户可调整头寸;之后进入宽限期,任何地址可触发执行。👈 实时参与治理投票与方法指导
以 LDO 在 Aave V3 以太坊市场上线的提案为例,整个流程从创建、投票到执行,均在链上公开完成,体现了该系统的高效与透明。
多链治理的架构与挑战
Aave V3 已在 Polygon、Arbitrum、Optimism 等 8 条链上完成部署。为统一治理体验,Aave 采用跨链治理桥接机制,使主网提案能够安全传递至各链并执行。
例如,在 Polygon 上,部署有 Polygon Bridge Executor 合约,负责接收主网通过的治理决议,并交由本地执行器落实。类似结构也适用于其他 L2 网络。
尽管该设计在保持治理一致性方面表现优异,但仍需面对跨链桥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风险,比如验证者中心化、桥接故障或消息传递失败等问题。
常见问题
问:Aave 治理 V2 与 V1 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最大区别在于提案权完全去中心化。V1 中只有创始团队可提交链上提案,而 V2 允许任何符合 token 门槛的用户发起并执行 AIP。
问:普通用户如何参与 Aave 治理?
答:用户可通过持有 AAVE 或 stkAAVE 获得投票与提案权。也可将提案权委托给他人,自主保留投票权,从而更灵活地参与治理。
问:“守护者”在治理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守护者是由社区选出的多重签名小组,负责审查并在必要时否决恶意提案,是治理机制中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问:什么是短执行器和长执行器?
答:短执行器用于快速执行常规更新,如利率调整或上新资产;长执行器则负责处理协议重大变更,如经济模型或治理规则修改,要求更高的通过门槛。
总结
Aave 治理 V2 自实施以来,已成功处理超过 270 项链上提案,包括多链部署、稳定币 GHO 发布等关键决策。该机制不仅体现了高效、安全的治理能力,也彰显了 Aave 社区在推进去中心化金融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
对于希望深入参与 DeFi 治理的用户来说,理解 Aave 的提案流程和投票机制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治理策略与实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