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 2.0 治理框架:构建去中心化的未来

·

随着 Polygon 2.0 对生态系统的全面重构,其治理模式也迎来了重要演进。这一全新治理框架旨在实现社区驱动的去中心化决策,为所有协议和生态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治理基础。

Polygon 2.0 的每一个环节都秉持开放讨论的原则,社区对网络拥有完全控制权,并对所有提案拥有最终决定权。即使在未来愿景实现后,社区的持续参与和治理仍将是生态发展的核心动力。

治理框架的三大支柱

治理框架的设计灵感来自经过实践验证的区块链治理模型,尤其是以太坊的开放包容治理理念。该框架定义了三个需要治理的关键领域,并为每个领域探索了合适的治理模型。

1. 协议治理

PIP(Polygon 改进提案)框架为协议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协调平台,其模型借鉴了 IETF、Python、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成熟框架。目前,PIP 框架已在 Polygon PoS 链上运行,被内外部参与者广泛用于升级提案。

在 Polygon 2.0 中,PIP 框架将扩展至覆盖整个无许可栈,为社区提供研究和提议协议升级的正式渠道。为提升参与度,社区正在探索建设用户友好的 PIP 平台,同时治理论坛也将进行用户体验优化。

2. 系统智能合约治理

这一支柱专注于以智能合约形式实现的协议组件的升级管理。虽然这些升级可通过 PIP 框架推进,但鉴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特性,升级过程需要额外的治理机制。

为确保升级的持续进行,我们提议引入生态系统理事会(Ecosystem Council)——一个由社区治理的机构,负责系统智能合约的升级工作。该理事会将配备定制化的治理框架,实现安全、可扩展的明确决策。

初期理事会将通过 PIP 提案成立,设立高共识要求和知名成员代表。随后逐步演进至完全由社区控制的治理模式,确保效率与安全。此外,社区还将推出开源透明度仪表板,方便监控升级交易及其生命周期。

3. 社区金库治理

为支持生态的持续发展,Polygon 在代币经济学白皮书中提出了社区金库(Community Treasury)的构想——一个自持续的生态系统基金,用于支持公共产品和有前景的生态项目。

社区金库治理的初步路线图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立独立的社区金库委员会,通过提供生态支持和公共产品资金推动 Polygon 发展。该阶段强调高效、战略性和目标导向的资金分配,委员会成员将从社区中选拔产生。

第二阶段:逐步过渡到更多由社区驱动的金库治理模式,引入新型治理机制,如二次方投票、自主权身份防女巫攻击、基于声誉的决策等。

共同构建互联网价值层

Polygon 2.0 的治理之路已经铺开,项目正处在关键的发展节点。去中心化的社区将成为推动一切努力的核心力量。我们鼓励大家通过社区电话、论坛和互动治理愿景板积极参与讨论。

👉 参与治理讨论与决策

只有通过社区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构建出真正的互联网价值层。

常见问题

Polygon 2.0 治理框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完全由社区驱动的去中心化决策,为 Polygon 协议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治理基础。

普通用户如何参与 Polygon 治理?
用户可以通过参与论坛讨论、加入社区电话、提交改进提案(PIP)以及参与金库委员会提名等方式参与治理过程。

生态系统理事会如何确保安全性?
理事会采用定制化治理框架,结合社区否决权和选举机制,建立在先进的代币持有者治理基础上,以实现安全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社区金库的资金将用于哪些方面?
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公共产品和有前景的生态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开发、社区倡议和创新项目等。

治理框架是否会随时间演变?
是的,治理框架设计为逐步演进模式,从初期的高共识要求逐步过渡到完全由社区控制的治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