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共识机制与挖矿原理:矿工究竟在挖什么?

·

在上一篇入门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概念,但也留下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确保分布式账本的准确性?此外,你可能常听到“挖矿”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甚至听说过因挖矿而致富的故事。其实,挖矿与账本准确性都离不开另一个核心概念——共识机制。

那么,共识机制究竟是什么?它与挖矿有何关系?矿工到底在挖什么?别被这些专业术语吓到,接下来我们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你解析。

什么是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当你和朋友讨论晚餐吃什么时,有人想拉面,有人要牛排……最终大家通过投票达成一致,这就是共识。而“投票”就是你们达成共识的机制。

区块链为什么需要共识机制?

在日常场景中,晚餐选择分歧或许无伤大雅,但在分布式区块链系统中,若没有统一的记账规则,每个节点按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系统将陷入混乱而无法运行。

因此,区块链必须预设一套共识机制,让所有参与者遵循统一规则维护数据准确性,确保系统持续运作。

对于开放给所有人参与的公有链,如何让互不相识的全球节点共同维护系统?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常与共识机制相伴的概念——挖矿。

什么是挖矿?

听到“挖矿”,你是否联想到头戴安全帽、手拿镐子深入矿洞的场景?在区块链世界,挖矿虽不是物理开采,但目标相似:通过开采创造价值获利。

传统挖矿获得的是宝石等矿物,而区块链挖矿则是通过帮助记账获利。就像银行通过保管资产收取手续费盈利一样,区块链矿工通过维护系统获得奖励。

通常,区块链共识机制包含奖励机制,给予矿工加密数字货币作为打包数据的回报。所谓“打包”,是指将交易数据加密运算后(如使用比特币的SHA256哈希函数),与上一区块连接的过程。

这些协助打包数据的人被称为“矿工”(Miner),而打包数据的过程就是“挖矿”(Mining)。换言之,矿工挖的“矿”就是按照共识机制完成记账后获得的加密数字货币奖励。

共识机制不止一种,区块链世界常见的有PoW(工作量证明)和PoS(权益证明)。下面我们以这两种机制为例,说明矿工如何挖矿。

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

PoW是首个被广泛应用的共识机制,比特币(BTC)和以太坊1.0等均采用此模型。

在PoW中,所有矿工竞争计算一个密码学难题(哈希函数值),谁先解出答案,谁就获得记账权,将新区块连接到链上(称为“出块”),并向网络广播。其他矿工以此新区块为准,继续竞争下一题。

简言之,在PoW机制下,投入的计算资源(算力)越多、算得越快,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就越高。

这也解释了为何曾有一段时间显卡供不应求——算力直接决定奖励多少。然而,PoW需要矿工投入大量电力运算。据《纽约时报》报道,2021年比特币挖矿耗电量几乎是谷歌全球年用电量的7倍,资源消耗巨大。

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

针对PoW的资源消耗问题,2011年Bitcointalk论坛提出了PoS机制作为替代方案。如今许多区块链如艾达币(ADA)和以太坊2.0都转向PoS,使显卡挖矿渐成夕阳产业。

PoS要求参与者先质押一定数量的代币。质押越多,获得记账权的机会越大。为避免大节点垄断,通常还会根据质押时间赋予“币龄”(Coin Days),一旦获得记账权,币龄即重置。

也就是说,在PoS中,质押的代币越多、时间越久,获得记账权的概率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若矿工验证虚假交易并被发现,系统会从其质押代币中扣除罚金,从而保障交易安全。

※ 补充说明:PoW依靠算力挖矿,故称“算力挖矿”;PoS虽运作方式不同,但同样通过打包数据获取奖励,因此也被称为“持币挖矿”。

挖矿奖励从何而来?

矿工挖矿获得加密数字货币,但这些货币来源何在?以比特币系统为例,矿工完成打包后可获得两类奖励:

1. 新区块产出的新币

在比特币系统中,每个新区块产生时会发行一定数量的新币给打包矿工。但约每四年,每个区块的新币产出会减半(最初50枚,2012年减至25枚,2016年降至12.5枚……)。比特币总发行量限定2100万枚,按此速度,预计2140年全部发完。

若不再有新币产出,矿工还有动力挖矿吗?

2. 交易手续费

每笔比特币交易都会收取一定手续费,获得记账权的矿工可收取该区块内全部手续费作为奖励。在其他系统如以太坊,用户甚至可支付更高手续费(称为Gas Fee),让矿工优先打包,加速交易确认。

因此,即使无新币产出,手续费仍可作为矿工挖矿的激励。

👉 探索更多挖矿策略与实时工具

常见问题

1. 共识机制只有PoW和PoS吗?

不,还有DPoS(委托权益证明)、PoA(权威证明)等多种变体,不同区块链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机制。

2. 个人还能参与PoW挖矿吗?

可以,但通常需加入矿池聚合算力,否则独立挖矿成功率极低。PoS挖矿门槛较低,适合个人参与者。

3. 挖矿是否一定盈利?

不一定,需考虑设备成本、电力费用、币价波动等因素。盈利与否取决于市场状况与个人投入。

4. PoS是否完全环保?

相比PoW,PoS能耗大幅降低,但并非零消耗。节点仍需运行设备维护网络,只是无需竞争算力。

5. 比特币挖矿奖励减半会影响币价吗?

历史数据显示,减半事件常伴随币价上涨,因供应减少。但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并非绝对。

6. 如何选择挖矿方式?

需根据自身资源决定:拥有高性能硬件可考虑PoW矿池,若持有大量代币则可参与PoS质押。

结语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尤其是公有链)不可或缺的核心,而挖矿则是激励人们参与系统维护的动力来源。两者共同构成区块链的灵魂,决定系统能否持续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参与挖矿还是使用区块链服务,都需要管理加密数字货币的工具——区块链钱包。这将是本系列下一篇文章的主题。